沿大坑缺溪騎到鎮南橋後,直走接往中庸路,經過一小段爬坡即接往福羚路,再往接瑞溪路即可抵達楊梅愛買後方,接著往裕成路(五楊高架下方)是我騎到楊梅最喜歡的路線。裕成路到底後,便到達楊梅校前路,是熱門的自行車路線,校前路前行便會抵達這條路線的重點-秀才窩自行車道,這個路線會穿過小茶園,而且山頂展望非常棒,某些路段甚至頗有五分山的味道。秀才山山頂,不論白天或黑夜都很吸引人,不過路線較陡,騎行時要多加留意。自秀才山滑行下來之後,可以前往楊梅車站附近的豐滿咖啡早午餐,用餐環境舒適,建築物也很有味道,是個很棒的休息點。接著沿梅高路往梅崗前進,左邊也可以順道彎進去看看楊梅落羽松秘境,繼續往下接幼獅路,即可再接復旦路一路回到新勢公園附近。
In Bike
單車路線#2 - 新貴北街-伯公潭-大坑缺溪-客家文學之道-鎮南橋-胡嘉猷乙未抗日紀念碑
By diro
April 05, 2020 從翠堤橋沿著老街溪一路騎到新貴北街,這裡至伯公潭一段是平鎮的自行車道系統之一,沿途右邊是老街溪,左邊則是稻田。騎至新富橋時,可左轉沿著步道至新完成的伯公潭園區。註:這段現已由老街溪自行車道串聯起來,可一路從翠堤橋騎到伯公潭這邊的八字圳水岸公園伯公潭這邊有一座百年糯米橋(平鎮總共有三座,這條路線可看到二座),路旁的說明牌也清楚描述了伯公潭的歷史,有興趣的可以看看。伯公潭經過百年糯米橋,續往新光路前進,在新光路上約二百公尺處(158巷),便可以右轉進入大坑缺溪自行車道。大坑缺溪自行車道是我非常喜歡的路線,空氣好,兩旁盡是田園風光,而且人也不多,小朋友也可以輕鬆騎行。大缺坑溪自行車道底便是南平路,穿過南平路,右前方即是鎮庸路,亦稱客家文學之道,也是早期的通學古道。沿路會經過千頃第,以及饒富歷史意義的八角塘、鴉片菸潭、鎮南橋(第二座百年糯米橋),最後到達乙未抗日紀念碑。忠勇拼日寇孤軍血戰安平鎮,義氣保家園壯士舍命龍潭坡其中八角塘是當年乙未戰爭時的壕溝,乙未戰爭的由來是因甲午戰爭之後台灣被滿清政府割讓給日本,隔年乙未年時,日軍來接收台灣,但有許多台灣人不服抵抗,而在各地形成了許多戰爭,其中在平鎮這邊的就是安平鎮之役(由胡嘉猷帶領的義軍)註一:在中興路往龍潭方向,還有一個跟乙未戰爭相關的七十三公忠義廟。註二:第三座紅磚糯米橋位在中興路上倚翠園社區的後方。
In IoT
最容易升級智慧家庭的配件 - Shelly 1PM 安裝說明
By diro
April 03, 2020 我家裡的燈很多,超級多...一直很想要可以用 Homekit 來控制家裡的燈 :-) 目前有幾種解法: Fibaro:好像有點貴,但它的 Relay Switch 真的很厲害,小小一顆,還能塞到電盒裡面 換開關面板,如 Broadlink TC2 之類的:我捨不得把原本的開關面板換掉,畢竟當初 Glatima 系列也是花了不少錢,怎麼能浪費呢... Philips Hue 燈條、燈泡:目前餐廳主燈是用 Philips Hue,但要我把其它燈條都換掉,一樣...太浪費了,而且我還有很多是 MR12/MR16 的崁燈 所以上面三個方案我沒有一個買單,就這樣一直拖呀拖的,真到那一天...我在 AMAZON 看到了 Shelly 1PM驚為天人。體積跟 Fibaro 的 Relay Switch 差不多大,可以塞到電盒裡,不需要主機,完全跟現有的燈具無縫接軌,而且,一個才
In Bike
單車路線#1 石門大圳-三坑-南坑道路
By diro
March 23, 2019 石門大圳到大平紅橋這段自行車道,沿途有水圳田園風光及不錯的展望,以及四季都很美的落羽松大道,推薦給愛單車小旅行的朋友快速道路自台北商業大學即可切至石門大圳自行車道,沿途皆是水圳及田園風光,基本上很適合各年齡層騎行。石門大圳最後會經由國道3號下方的涵洞,接到台三乙,也就是員林路這邊,接著就接往美麗的落羽松大道囉。落羽松大道出來之後,接下來從石園路535巷又可接到通往三坑老街的自行車道, 途中也會經過另一條石門大圳自行車道。在三坑老街稍做休息後,便可再往下前往這幾年的野餐聖地 - 三坑自然生態公園。三坑自然生態公園可接往大平紅橋,大平紅橋到千層瀑布也有一段田園風的小小自行車道,再往上騎便到達台三乙(大平里守望相助隊),可以往小人國方向騎行。到達小人國停車場,即可左轉接往南坑道路,一路滑行至龍新路。
In agile
[上課筆記] Agile 內湖 Sprint 8 回顧會議
By diro
September 08, 2017 https://agileneihu.kktix.cc/events/trickinretrospective 這次的講者 Sam 讓大家試著用國家元首的角度,回顧這一個月國內外發生的新聞事件,然後進行討論、擬定行動方針。整個流程包括了:開始 -> 回顧 -> 探索 -> 進化 -> 結束 在回顧、探索及進化三個階段,講師示範的方式是在壁報紙上,畫上了時間軸及各種面向來引導團隊開始貼便利貼,這是我以前沒有用過的方法,所以有一些啟發: 時間軸(月初~月底) 這個月發生了什麼新聞?結果大家只記得世大運跟這幾天的新聞,前半月的早就忘光了 ><" 有了時間軸輔助,才驚覺自己記憶力有多差,可以想想回顧回議是不是常常都只討論"最近"發生的事情? 啟發: 1. 回顧會議不能一個月一次(一個 sprint 如果長度為 4 weeks 的不知怎麼開?) 2. 也許可以平常就紀錄每天發生的點滴 (good, better) 來解決失憶症的問題,哈 多面向(國內新聞、國外新聞) 如果讓大家直接想,我猜大家只會寫國內新聞 XD